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
八月的大围山,云雾在山间翻涌,溪水在林间奔流。山脚下,小河弯弯民宿的露台上,游客们喝着茶、听着虫鸣,孩子们赤脚在溪水里打水仗。很难想象,七年前,这里不过是一片普通的山林。而如今,这里成了长株潭游客的避暑胜地,也见证了“85后”刘志富返乡创业的全部心血。
从设计师变成“乡村CEO”
刘志富是地道的浏阳人。高中毕业那年,他第一次走出农村,毕业后在上海做设计工作,日子忙碌而充实。但多年奔波,他总觉得内心有个声音在催促自己回望故乡。
“以前觉得‘故乡容不下肉身’,后来发现‘故乡能安放灵魂’。”刘志富说。2016年,他毅然辞去工作,回到大围山脚下创业,给自己定下“三四年不盈利也要坚持”的试错期。
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,他接到大围山的一份民宿设计订单。彼时,民宿热潮刚刚兴起,浏阳还是“空白地带”。为了做好设计,他专程去莫干山等地考察。一次次走访,让他意识到民宿不仅是旅游配套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。
“浏阳有青山绿水、有非遗资源、有烟花加持,很适合做精品民宿。”于是,他将全部积蓄投向第一家民宿“唯山居”。最初有人质疑这里距离城区近60公里,“谁会来住?”然而开业后,唯山居以独特设计和优质体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客人。刘志富也由设计师变成了投资人,成立湖南陌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,迈出了“民宿运营商”的步伐。
如今,他又多了一个身份——长沙市农业农村局聘请的“乡村CEO”,开始在乡村资源整合和产业带动上深耕。
打造差异化,让民宿不只是“住一晚”
面对2025年县域旅游的火热,以及年轻客群“反向旅行”“小而美”的偏好,刘志富为自己的民宿找到了差异化的路线,“让住宿只是入口,让体验成为记忆”。
在设计上,他将山水元素与地方民俗体验融合,不只是让客人“看风景”,而是“住进风景里”。在运营上,他推出“陌野·踩溪谷”“溪谷部落”等活动,把溯溪探险、研学旅行、乡村采摘等体验串联起来,形成“1+N”的联动模式。
浏阳本身的“烟花IP”也被他玩出了花样。在“相约浏阳河 周末看焰火”活动中,他推出“你住精品民宿,我送焰火门票”的组合套餐,将周末焰火秀的巨大流量转化为稳定的回头客。
“年轻人不只是来住,而是来找一个情绪出口、一段故事记忆。”刘志富说,这也是避免同质化的重要方式,每家民宿都要有自己的性格和故事,让客人觉得“值得再来”。
从民宿到产业链,乡村的生机被唤醒
在刘志富看来,乡村创业的最大挑战,不是项目启动时的资金压力,而是长期的持续运营。“建起来容易,活下去难。”为此,他选择把民宿作为核心节点,与当地农副产业深度捆绑。
他与村民合作,发展有机种植和养殖,把大围山的绿色农产品送到客人车上,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。“民宿是门生意,但更是一条带动乡村共同致富的链条。”
政策的东风也助力了这条链路。2023年,浏阳出台《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》,明确将打造“三湘民宿第一高地”。如今,浏阳已有民宿超1000家、客房3万余间、床位4.8万余个,形成七大民宿聚集区,民宿功能也从单一住宿向多元文旅体验拓展。
刘志富很清楚,市场在变、客群在变,唯一不变的是要不断更新理念——“创业要遵从内心的声音,不怕犯错,要时刻为自己骄傲。”他说,“未来的乡村,一定会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归,带着新的思维,让它焕发新的生机。”
责编:曾冠霖
一审:曾冠霖
二审:丁鹏志
三审:周文博
来源:三湘都市报